【登录】 【注册】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的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互专区 > 话题讨论

运动•健康•生活方式

现在,生活方式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反,良好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身心健康。运动作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作用更是日益突显。本文采用问答形式,简单聊聊这些问题。

 

:为什么说运动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会告诉人们,要获得健康,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呢?它是指个人、群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也就是人们长期、稳定的行为方式,它是价值观、习惯、言行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比如,一个人平时有抽烟、熬夜的习惯,这就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影响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中包含着影响健康的多种要素,如饮食、营养、睡眠等,还有一种必不可少,这就是运动。运动不仅紧密关联着前述诸多要素,成为健康中的关键所在,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人们关注运动,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生活常态、生命常态,就是人们对运动、健康与生活方式关系深刻认知和切身体验的结果。

 

:健康具体包含哪些方面,为何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或残疾。

这个定义从医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角度诠释了健康,有人把它分成七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指各个器官功能正常。二是心理健康,指人的思维正常,心理成熟,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抗压能力、自我意识等。三是社交健康,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与他人交往互动的适应能力等。四是精神健康,指个人对生命意义、生活价值和目标的积极追求与探索。五是环境健康,涉及居住工作环境,如空气、土地、气候、辐射、噪音等。六是职业健康,涉及个人的职业规划、对工作负荷的应对和适应能力等。七是行为健康,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足够的运动、适当的行为调节能力等。

而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有: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睡眠习惯、社交圈子、娱乐活动、健康意识、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生活环境等。

由此不难看出,健康与生活方式紧密交集相联,甚至有所重叠。不妨把生活方式和健康理解为因果关系,一个人的健康好不好是结果,而造成健康好坏的是生活方式选择问题。但这绝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各种可知和不可知因素交错的复杂系统。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增强健康的基础和条件。

 

问:现代社会,健康观念发生了哪些重要转变?

答:其一,从关注治疗到重视预防。传统健康模式重视得病后的治疗,现在则越来越讲究以预防为主,通过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提倡科学运动,实现健康的目标。其二,从生理健康扩展到身心健康。人们认识到心理和精神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越发关注心理和精神的调整和修炼。其三,从个体健康向群体健康转变。以往的健康以个人为中心,现在人们认识到社会环境对健康的巨大影响,更加关注人类的社会压力、生存状况,进而从个人到家庭、到社区、到社会,多层次地构建健康理念。其四,从关注生活质量扩展到探索生命意义。健康不仅被视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还被提升到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人生幸福和生命意义的保障的高度。

总之,现代健康理念的内涵更为深刻而丰富,外延更为广泛而全面。正确理解它,对于确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运动习惯有着积极的实际意义。

 

问:常见的生活方式疾病有哪些,运动可否减少其发病的风险?

答:现在,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盛行,人们给它一个新名词,叫生活方式疾病。世卫组织有专家认为,“生活方式疾病”蔓延引发的公共健康风险超过人类已知的其他任何疾病。

人类常见的生活方式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病、中风、癌症、糖尿病、肥胖症等,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指数分别为82%70%71%91%98%。这些疾病在医学上常被称为慢性病,却是导致人类死亡最多的疾病。由此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预防和减少这些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而经常性的运动在其中更是起着具体可感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摄入和分配,强化全身器官的功能。其二,可有效控制体重,减少多余能量,降脂降糖。其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感染率。其四,可以强筋健骨,保持身体结构和运动能力,预防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发生等。其五,可以增强心理健康,促进释放多巴胺,减少焦虑抑郁,改善睡眠质量,提升生活自信心,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其六,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促进细胞再生,延缓器官功能衰退,进而保持活力,延年益寿。

 

问,运动在健康和生活方式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不是只要运动就好,或运动越多越好?

答: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也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对健康和生活方式起到反作用。所以我常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后补上一句话,“运动在于科学”,不是只要运动就好,运动越多越好。

大量事实表明,不当运动很有可能带来肌体损伤。以下原因最为常见:一是运动没有规划,不系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二是过度运动,一时兴起,便超过自己的体能和负荷。

三是不注意足够的休息和恢复。四是跟着感觉走,不注意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五是运动前不做准备活动,运动后不做整理活动。六是过度追求运动表现,力求突破自己,提高成绩,带来心理压力;一旦失利,便焦虑不安,自悲抑郁。此外,运动不当还可能引起心血管等系统的问题,如猝死、心梗、心律不齐等。

因此,同其他生活方式一样,运动也要符合个性,符合科学规律,讲究适度。

 

问:能不能说生活方式对于运动效果也会产生影响?

答:当然是的,只是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所不同。

从饮食与营养学角度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食品成分与制作,可以为身体运动提供足够的热量、高质的蛋白,以及肌肉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维持身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同时可以维持合理的体重,提高运动表现,减少运动受伤的机率。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人体消耗和损失的运动能力通常是在休息,尤其是睡眠中恢复的。在这个时段,人体通过新陈代谢、营养吸收和分配,修补和复原各个器官的功能。其中,就寝的时间、睡眠的深度和时数等尤为重要,这与人们日常作息和睡眠习性紧密相关。如果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极易造成体内代谢紊乱,肯定会影响体能恢复和运动效果。

从心理和精神学角度来看,平素养成的心理心态、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体运动时的生理反应。比如,焦虑不安时会引起肌肉紧张,心跳加快,动作变形。情绪消极时,会引起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适应能力差,容易造成运动失败,甚至受伤。

凡此种种,都能明显看出生活方式对运动的重要作用。

口述 陈方灿 采写

来源:《新体育》2023年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