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我的订单| 会员中心|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马龙 厚积薄发铸传奇

马龙 厚积薄发铸传奇

 

 
伦敦奥运会,马龙和队友一起夺得乒乓球男团桂冠。里约奥运会,马龙收获单打、团体两枚金牌,成为大满贯得主。33岁这年,马龙在东京奥运会上再次登顶单打和团体最高领奖台,书写传奇。他成为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第一位实现卫冕的运动员,完成男单“双满贯”,25次获得世界冠军,是赢得这一荣誉最多的运动员。
 
自律是他成功的底色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在辽宁鞍山,自幼与乒乓球结缘。父亲马玉军认为打乒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容易受伤,便让5岁的小马龙开始学练乒乓球。没想到“无心插柳”,却让马龙身上的巨大潜力被发掘。6岁时,马龙就拿到全市比赛的第一名。在儿时带过马龙的教练们看来,马龙有天赋,球感好,步伐快,训练很刻苦,是一个难得的好苗子。同龄人每次练一筐200多个球,马龙已经开始要求练两筐球,甚至胳膊都练肿了,含着泪也要坚持。和大队员一起参加体能训练,他落后,但不会放弃,而是拼尽全力坚持完成训练。队里每周一次的升降赛,让教练看到马龙不服输的劲头。那时的马龙不仅刻苦训练,学习上也不放松,文化课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母亲还要求他坚持每天写日记。
说起马龙,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自律的典范。对此,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和主管教练秦志戬都深有感触。
2012年多特蒙德团体世乒赛前,马龙已经创造了56场连胜的纪录。尽管如此,决赛前,秦志戬和马龙还是很紧张。前一天晚上,秦志戬循环播放着马龙喜欢的周杰伦的歌《超人不会飞》。秦志戬听得落泪,他觉得歌词写得有点像马龙——背负着很多人的期待,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刘国梁2019年曾在朋友圈发过这样一条微信 :“今天周日,上午我去乒乓馆突击检查,想看看有多少人利用周日在补课。男一队只有一人在训练,30个冲下旋击中29个。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刘国梁口中这个“可怕的天才”便是马龙。即使已是大满贯得主,马龙依旧放平心态和位置。在他看来,周末加练不过是职业运动员该有的样子,“现在大家都越来越职业化了,到了一定年纪,训练是不需要教练盯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从东京奥运会回来的隔离期间,马龙保持着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以及运动习惯,弹力带、哑铃这样的小物件派上大用场,每天练上一两个小时,他感到“出出汗更舒服”。难得的闲暇,马龙有了静下心来思考和规划的时间。像每次大赛后一样,马龙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次奥运会的总结,还调侃说 :“以后老了回头看看,应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自信是他的英雄本色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马龙取得男单三连冠后,激动地喊出“I'm made in China!(我是中国制造!)”。这句引发全场、全网沸腾的话语简单却坚定,把中国健儿为国争光的赤子之心尽显无遗。
这段激情昂扬的瞬间背后,是三天没怎么睡、满脑子都是球的马龙。赛前,他压力大到干呕。想守住荣耀之心给了马龙力量,“这场比赛我不仅代表自己,更重要的是代表球队,代表中国!”
马龙是中国男队队长,也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他曾感慨道 :“体育强则中国强,坚定文化自信,特别是体育文化自信,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惧怕挑战,未来在更多的国际赛场上勇于喊出‘我是中国制造’。”
这一次是在东京,马龙再次做到了。他依旧带着坚定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做到永不放弃、坚持到底。蝉联冠军之后,他再次形容说就像做梦一样,甚至比之前在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夺冠梦得更深,“这一路走来,我们都不容易,疫情没有让这届奥运会失去颜色,反而很多场比赛,比如半决赛和铜牌争夺赛、决赛,都是最精彩的”。
回首过去的五年,马龙说和里约奥运会相比,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周期格外漫长。“上个周期自己走得比较顺畅,赢了很多球,也拿了很多冠军,里约奥运会更多的是水到渠成。这个周期,技战术更新,年轻人涌现,我输了很多球,做了手术,恢复期不仅要调理身体,还要调整心态。除了自己坚持和努力,团队帮助、教练指点和家人支持,都和这次赢得冠军不可分割。”
他在赛后“比心”的手势被网友们做成表情包。“比心是送给家人、孩子和团队的。对手是自己尊敬的队友,没有必要做过激的庆祝”。马龙说,这个心还要送给所有支持中国乒乓球的人,也送给给予他巨大帮助的中国乒乓球队。“ 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强,不是因为某一个运动员强,而是因为我们背后有强有力的团队和国家。中国乒乓球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的底蕴、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坚定造就了现在的中国乒乓球”。
 
自强是他拼搏的最强音
马龙一路走来并非顺风顺水,他曾感慨说 :“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只有向上的一条路。”
马龙在职业生涯中曾经历了两个“坎”。2004年,马龙摘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单打冠军。同年的全国锦标赛中,他一路挑落名将闯入决赛,决赛上负于王励勤。当时他才16岁。随后他又在全运会上获得铜牌。由于表现优异,马龙渐渐进入教练员的培养名单,也逐渐跻身主力层。2006年,18岁的马龙随队出征不莱梅世乒赛,摘得团体冠军,成为国家队重点培养的对象。
也许是“天将降大任”前的考验。头顶世界冠军光环,年轻的马龙渴望拿到世界大赛的单项冠军来证明自己。然而,2007年世乒赛,他止步16强。2009年、2011年、2013年,几届世乒赛他都闯入单打四强,却被挡在决赛之外。屡屡受挫是他始料未及的。重要转折出现在2014年。当时男队主力“二王一马”退役,队伍进入更新换代。当年年底的世界杯上,马龙在决赛中3比4不敌张继科。这场失利令他内心痛苦,一度想放弃乒乓球。刘国梁经过长时间思考后,建议马龙换掉用了多年的反手胶皮。26岁更换“兵器”是件风险与挑战并存的事情,却成就了第五次征战世乒赛的马龙,在2015年苏州世乒赛上获得男单冠军,实现了多年的夙愿。那一年他还拿下世界杯、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冠军。
回想起那段经历,马龙坦言 :“2015年世乒赛夺冠给了我自信,对我之后各方面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从一出道,外界和教练组以及我本人都期待能够早日成为大满贯选手,但在没有达到的时候会觉得痛苦和纠结。”他还说 :“有人(成功)是爆发式的,有人是细水长流。”很显然,他属于后者。好在他厚积薄发,创造了标记为“马龙”的传奇故事。
就在人们盼望马龙顺利续写传奇的时候,2018年他因伤暂离赛场,2019年接受了手腕和膝关节手术。赴美做手术前,马龙剃了个光头,寓意“从头开始”。手术后的康复漫长熬人。“做完手术腿动不了,康复动作也挺枯燥,心里急也没办法。不过总体感觉没有那么痛苦,因为每天都有进步,心态也越来越好”。马龙不喜欢说这个过程有多艰难,总是轻描淡写地用一句“我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来描述那段记忆。
“做手术不只是为了一届奥运会,是想再多打几年,我愿意用几个月换取3年的时间。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值得冒险”。回归赛场一年多,马龙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冠军荒”的寂寥滋味。“总不赢,对信心的打击是巨大的,我这个周期的备战很大一部分是在重建信心”。一直到2020年底的国际乒联总决赛,他才再次体会到站上最高领奖台的畅快,成为史无前例的总决赛单打“六冠王”。
这次登顶后,马龙再次说到“不问终点,全力以赴”的初心。谦虚谨慎、追求完美让他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还在“挑剔”:“成绩肯定可以打10分了,但发挥不是每一场都很完美,不过关键场次都打得不错,所以对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也许刘国梁更懂他的自强与坚守,“没有什么语言去评价马龙,如果大家形容为追求完美,也不过如此。他不仅做到了对自己的要求,也做到了大家对他的要求,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马龙真的很辛苦,他在各个方面都是榜样,也是体育界的财富。他不仅夺得了金牌,更多的是感染了这支球队,非常不容易”。
展望未来,马龙说他还要继续热爱的乒乓球运动 :“我想继续打,继续享受乒乓球的乐趣。首先,我还保持着想赢的欲望,这是自己身上最可贵的,也是整个球队给我最大支持的原因。另外,我也觉得自己还可以打,还能够再努力去与世界上最顶尖的选手抗衡。如果有一天真的不打了,我会从事和乒乓球有关的事情,因为我的全部都是乒乓球赋予的。我希望能够影响和激励更多人,也能让更多人喜欢乒乓球。
作者:李雪颖
来源:《新体育》2021年第10期

新浪微博

热门资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