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微访谈 >
徐国义 用生命谱写卓越
徐国义 用生命谱写卓越
徐国义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一件事 :当游泳教练。在26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用全部的身心和热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像一座矗立的高山,影响、启迪着后来者。
2 020年7月19日凌晨4点09分,中国泳坛功勋教练徐国义在再次遭受脑癌病魔折磨一年有余后,将生命定格在50岁,离开了他热爱的泳池。他的离去令中国泳坛震惊、痛惜: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杰出教练在这样的黄金年龄离去,这是中国游泳运动的巨大损失!
“一生只干一件事儿,干就干到轰轰烈烈,顶天立地!纯爷们,走好!”这是一位泳迷在徐国义讣告下的留言。的确,徐国义短暂的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当游泳教练。在26年的执教生涯中,他用全部的身心和热爱,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像一座矗立的高山,影响、启迪着后来者。
“唯有热爱,才能成就事业”
1994年,24岁的徐国义从浙江省体工队退役时,面临的选择挺多,可以进入公安系统、电信系统,这在当时是热门职业。但他还是选择到浙江体育技术职业学院当一名游泳教练,原因只有一个:喜欢。
正是对游泳的热爱,让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教练,攀上中国泳坛最高峰。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他执教的叶诗文一举夺得女子400米混合泳、200米混合泳两枚金牌,开创了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一届奥运会取得两金的辉煌成就,至今无人能超越。
起步总是艰难的。好队员被老教练挑走了,到他这里,要么是别人挑剩下的,要么是别的组淘汰的,刚入行,他没有挑选的余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只有靠成绩和实力证明自己。
只用了3年时间,他的第一批队员中就出现了全国冠军。他的能力开始被同行认可,被家长认可了。
如此短暂的时间,又是别人不看好的队员,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说了两条,一条是“自认为在游泳教学上还是有些办法和经验的”。那时同在浙江队担任教练的何新中回忆说:“他安排的训练课运动量不算大,但内容设计得精妙,效率非常高。”显然,徐国义是个善于动脑的“智将”。
另一条是“我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带队员上了”。徐国义当运动员时不算优秀,偷懒耍滑乃至一些违反队规队纪的事,他都干过,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三,没能更进一步。这些经历反而让他有朝一日成为教练员后,管理队员和队伍得心应手:“你们这些花样,老子当年都玩过了。”
他去游戏厅蹲守,抓偷偷溜出来打游戏的队员;约谈队员家长,让家长帮着唱“黑脸”,一起做队员的思想工作;乃至于日常该骂的骂,该罚的罚,真是把全副身心都投入了。
如果说他管理队伍与其他教练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目标意识非常突出,所有不利于实现目标的阻碍,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清除掉。在起步阶段,他就曾痛下杀手,开除了一名屡教不改的队员,尽管这名队员成绩还不错。对游泳的热爱让他不能容忍有限的资源被浪费,他需要的是同样热爱游泳的队员,跟他一起拼搏,共同实现人生的价值。
徐国义被冠以“奥运金牌教练”的头衔,有记者问他选拔运动员最关注的因素是身高、水感,还是技术。他回答:“我最看中是否真的热爱游泳,把游泳当作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唯有热爱,才能打开事业成功的大门。徐国义用自己的践行,再次向世人昭示了这个真理。
技术为王 孜孜以求
无论是伦敦奥运会两金得主叶诗文,还是男子仰泳世界冠军徐嘉余、蝶泳高手李朱濠、自由泳好手朱梦惠、仰泳新秀柳雅欣,还有更早一些的陈慧佳等,徐国义带出的队员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技术好。
夯实基础、技术为王、细节制胜,这三个特点贯穿徐国义的整个执教生涯。徐国义对业务一直孜孜以求。围绕技术,他不懈地钻研,永不厌倦。他说:“教练员要用明亮的眼光发现运动员的问题,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升工作实效。技术永远是第一位,好的技术不费体能,保证运动员有健康、协调的身体。”
初见叶诗文,徐国义以为是妻子楼霞招来的关系户:人家能游400米,她只能游到300米;技术也不好,动作松散,游不快。他问楼霞:“这个队员是你的关系户啊?”楼霞说,她游得快的时候,队内比赛拼一个还可以。
两年后,徐国义接手叶诗文。又过了两年,他将这块璞玉雕刻成宝!2012年7月28日晚,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叶诗文游出4分28秒43的好成绩,将世界纪录提高了1秒,夺得金牌!她在最后50米的强力冲刺,用时仅28秒93,比美国著名男子游泳运动员罗切特最后50米用时29秒10秒还快了0.17秒。在奥运赛场相同项目中,女子选手分段成绩超过男选手,这是头一遭。美国选手贝塞尔在最后100米被叶诗文超越,她表示,自己没有任何遗憾,“叶诗文太强了,这样的结果我完全能够接受”。
7月31日,叶诗文在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以2分07秒57的成绩再获一枚金牌,并创造新的奥运纪录。这是中国游泳史上最辉煌壮丽的一页。
4年中,徐国义对叶诗文的改造首要的就是改变技术,围绕提高每下划水时效,把粗的动作一点点抠精细,让她游起来更省力,减少体能消耗。说起来简单,减阻增效,这是任何一位游泳教练都明了的问题,但真正能够做到,没那么容易。
游泳训练,运动员闷着头自己游,看不到自己的技术。教练员要有一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敏锐地发现运动员的技术问题,跟队员讲清楚。而且,教练的模仿动作也要精准,“要不停地去给她灌输划水效果这个概念,每一个细节,天天都要强调”。
为了让叶诗文主动重视每下的划水效果,用心去练,每一堂课上,每一个50米,徐国义都要给叶诗文数动作,告诉她做了几个动作,游出了什么样的成绩,让她自己有个比较,怎么游是最快最合理的。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叶诗文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是4年1400多天每一堂训练课踏踏实实的积累,厚积薄发。
徐嘉余,两届世锦赛仰泳冠军、里约奥运会100米仰泳银牌得主,被誉为“教科书”级的技术堪称世界第一。尤其是水下海豚腿,常常使他一出发就领先了。这同样得益于徐国义对技术的重视。
打腿训练是很累的,如果每一个都全力打,运动员的能耗、心脏负担非常大。徐国义帮助运动员克服对打腿的恐惧和抗拒的办法是经常对他们讲腿的重要性。他说:“不讲为什么要这么玩命练,光是要求游到几秒几秒,运动员觉得太累了,会有想法。因此,一定要潜移默化地灌输‘没有好的腿,最后第一个到边的肯定不是你’,让他们理解最后冲刺一定要有腿。腿起来了,手才能合得上,才能发力。运动员理解了,会主动接受这个艰苦的训练。”
训练中,徐嘉余曾经练得吐胆汁,但吐完接着练。强大的意志力让他战胜了身体的疲劳,这正是徐国义想要的。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改进和优化技术”,这是徐国义从来不变的观点。他尤其强调:“技术要从小抓,小时不抓,等到十七八岁,就改不了了。”徐国义对技术的重视,从队员进入到他组里的第一节课就开始了,并且落实到之后的每一堂课,尽管这意味着他这个做教练的是那么的累。
行走在一池碧水边的徐国义,总是在看,总是在想,仿佛一个指挥,侧耳倾听着乐队演奏每一首乐曲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思考着怎么让它们更和谐、更悦耳。在这片水的王国里,他孜孜以求,既有探索的艰辛,也享受着探索的乐趣。
是教练 也是父亲
徐国义的妻子楼霞早年同样是游泳运动员,退役后也成为浙江队的游泳教练。跟徐国义一样,她的事业心也极强。1997年,两人结为伉俪,只是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婚纱照没拍,喜酒没办,蜜月更是没有去度,随后便各自一头扎进泳池培养运动员。这对泳坛教练夫妇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他们把队员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叶诗文16岁就登上泳坛荣誉的最高峰,但接下来的路,她没有迷失方向,这离不开徐国义清醒的认识和教导。奥运会归来,徐国义对叶诗文的管理照旧,训练、生活仍然按照计划执行,不允许有特殊化的地方。徐国义认定,只有优秀的运动员,没有特殊的运动员,运动员一旦被宠,他的运动生涯就基本结束了。他告诉叶诗文:“你就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就是组里的一分子,只有努力再努力,才可能实现更大的价值,走得更远。”
奥运会后,很多人开始关注叶诗文,她外出担心被别人认出来,想戴个帽子、墨镜什么的。徐国义告诉她:“什么都不要戴,你就是一名运动员,不是明星,你要是把自己当作明星,那压力得有多大?认出来就认出来了,能怎么样,无非就是照个像、签个名,那就照个像、签个名嘛,很正常。人就是这样,想得越多,压力越大,包袱也越大,把自己架得很高,就会很累,所以,要坦然面对一切事情。”
徐国义身材魁伟高大,但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沉稳斯文。然而,他对队员并不总是和风细雨,多数时候是非常严厉的。2008年,徐嘉余进入浙江队,一度上网、打游戏成瘾,曾在宿舍熄灯后躲进被窝里偷偷玩游戏。徐国义发现后非常生气,多次警告无效后,曾两次砸坏他的电脑,才镇住这个调皮男孩。
爱常常是无言的奉献。为了帮助队员在大强度训练后恢复,徐国义经常给他们熬制营养汤,阿胶浸泡48小时,隔水炖3个小时,匀开后再加入核桃和芝麻。核桃要碾碎,芝麻要炒制出香味……种种工序,繁琐而耗时;日日重复,单调而枯燥。但这是他喜欢的事业的一部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足以冲抵他日常的烦恼与劳累。
在队员眼里,徐国义不仅是一位“跟着他就有希望”的优秀教练员,更是一位父亲般的长辈,可以完全信赖,坦荡、磊落、严厉、温暖,为组里所有运动员考虑好未来的路,正如叶诗文对他的称呼──徐爸爸。
以身作则,激发运动员自身的驱动力和决心;发自内心地关爱运动员,团队氛围和谐、积极向上。徐国义26年的执教生涯,为何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冠军?答案就在这里。
全力以赴 燃烧自己
“一个人就是一个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能量应该发挥出来,燃烧愈充分愈好。”2018年7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的舞台上,徐国义朗读了王蒙的《人生即燃烧》,献给热爱游泳的孩子们,也诠释着自己的信条。徐国义的敬业与专业在圈内有口皆碑。很多人都知道,徐国义生病,只要“一天”就能好,他是真的不放心自己的队员。他的日常工作,表面看来训练日复一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每天面对的问题都不同,要操的心有很多。
徐国义的组里通常会有十几名队员,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想法不同,心理状态不同,项目不同,训练和生活也是不同的。他是教练,都要考虑周全,尽量做到最好。每天结束训练,他要反思当天工作有没有做好,有没有做到位。长时间思考,头脑无法放松,有时夜里两三点也睡不着,他就起来看看电视,困了自然就睡了。假如睡不着,第二天照样要训练。这在他是很平常的事,从不以为意。
有记者问他,最开心的事是什么?答曰:“能休息休息。”最难过的事是什么?答曰:“应该还是工作没做好的时候吧。”最向往什么样的生活?答曰:“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实在是很累的。
病魔的阴影已经悄无声息地袭来。2015年冬训期间,徐国义脑部被查出肿瘤,会诊结果是要手术。为了不影响队员的情绪,徐国义隐瞒了这一切。手术后,他的脑部一侧留下了一道六七厘米长的疤。但病魔丝毫没有减弱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术后5个月,他就出现在澳大利亚,亲自指导队员训练,并一路陪伴队员去美国参加赛前训练,随后又去里约指挥队员参加奥运会比赛。大病初愈,他怕队员们太累,仍然亲自给队员煲汤。
2016年8月9日,里约奥运会100米仰泳决赛,徐嘉余以52秒31获得亚军,并打破自己保持的52秒34的全国纪录,实现了我国男子仰泳在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
里约奥运会结束,新一轮奥运会备战周期开始。徐国义选择了坚守泳池,仍然是全力以赴。他说 :“我要对得起运动员,要么就不干了。既然站在游泳池边,我就要做到最好。”
与一些教练员、运动员面对采访总是有所保留截然不同,徐国义毫不掩饰自己东京奥运会“目标是金牌”的设定,这个从10岁起就进入业余体校,一直摸爬滚打的资深教练员,洞悉竞技体育的本质:“在我们的眼里,冠军才是赢。”
为了拿到冠军,他在燃烧自己。“我这个组里,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来练的”,“我要培养的运动员,优秀还不够,要卓越”。每天训练前的例行沟通中,他对队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同样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激情”是在他那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当年,他带着激情投身教练这个职业,这么多年,他带着激情去上好每一堂训练课。后来,尽管身体时时向他发出警告,但他仍然要求自己满怀激情投入这份工作。他自己很清楚,“我是拿着生命在干这个活”。
2018年底,叶诗文中断在清华大学的学业,重返泳池,备战东京奥运会。徐国义深知重来一次,吃的苦比上一次还要多。但面对决心已定的叶诗文,他掷地有声:“你努力,我一定比你更努力。”
可是,2019年5月,从美国外训归来一个礼拜了,他仍然感觉时差没有倒过来,这是以往没有过的现象。
原本,徐国义的规划是打完东京奥运会就撤出游泳池,在身体状态不好情况下还在泳池边坚守,是因为这些队员都是他从小带起来的,“他们不光是我的队员,还是我的孩子,有这份感情在,我对他们要有个交代”。
……
您认为什么是爱国?
“只要每天努力工作,那就是爱国,就是对祖国最大的爱。”
您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和家人在一起。”
游泳给您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实现自我价值。”
斯人已去,惟余回响。
作者:春树
来源:《新体育》2020年第8期